新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首推优化治疗理念
Harvey
2010-12-14 17:55

12月10日,中华医学会所属的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推出了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在新版《指南》发布会上强调:“新版《指南》首次引入了优化治疗策略,这对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预防耐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和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抗病毒治疗始终是慢性乙肝治疗的核心,我国数以百万计的乙肝患者从中获益,但目前我国乙肝治疗现状仍不容乐观。”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指出,自行停药、间断服药或擅自换药等是我国乙肝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妨碍患者坚持长期治疗的两大因素是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治疗不规范。而“优化治疗”是在总结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利益和医生的用药经验,符合中国国情。

  2009年我国公布的1万例乙肝患者调研数据显示:有52%的初治患者自行停药、间断服药或换药;其中有57%的患者出现乙肝病毒升高、肝功能异常或肝硬化。这些数据反映了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时的依从性不够。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万谟彬教授认为,这不仅影响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加速耐药,还可能引起病情恶化等严重后果。

  对此,新版《指南》强调:以不同人群治疗前的病毒水平进行分类,定期监测,根据应答情况决定是否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优化治疗策略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以综合考虑疗效、安全性和花费来选药,其中治疗花费是影响长期治疗的硬指标。”万谟彬教授指出,我国是乙肝大国,有2000万的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治疗,其中80%的乙肝患者月收入不到3000元,自费患者占54%。如果不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那么,低收入患者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患者将难以坚持治疗。因此,选择能长期负担的药物十分重要。新版《指南》首次引入优化治疗策略,就是要让广大乙肝患者能在减少花费的同时坚持抗病毒治疗,取得最佳疗效。

  新版《指南》还针对不同乙肝人群给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即遵循疗效、安全性、费用三位一体的优化治疗策略,这也是乙肝治疗的一项重要的核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