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笔者在《辉瑞的猜想:GSK or 阿斯利康?》就猜测,辉瑞在2015年有2条备选策略:继续大并购或者回购更多股票。
5月20日,德国最大的银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的德意志银行分析师Gregg Gilbert发文认为,辉瑞可能收购自己的在英国对手葛兰素史克(GSK),表示收购很有价值。
Gilbert在一篇题为《辉瑞—葛兰素史克介绍》写给投资者的文章中,他将GSK全盘被收购描述为辉瑞“物质上的增长”。
彭博社认为,辉瑞急于通过平衡流动资产的方式创造财富,两家公司在合并后第1年将为辉瑞带来10%的回报,第4年将为辉瑞带来16%的回报。
创建于1849年,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辉瑞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制药公司,产品线覆盖了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剂、疫苗、健康药物等诸多广泛而极具潜力的治疗及健康领域,同时其卓越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然而尽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公司,事实上也会面临发展瓶颈期。与大多数同行一样,由于专利权到期、独家产权丧失等原因,制药公司正在面临着销售业绩下滑的窘境。
例如,2011年第四季度,辉瑞销量最高的降脂药立普妥专利到期,公司收益一直下滑,销售额下降7%,仅一个季度就下降164.4亿美元。
2014年5月,抗炎药Celebrex到期;11月,抗菌药Zyvox到期,勃起障碍药物Viagra到期。
2015年一季度,主打药物Celebrex销量下降67.15%,该药物曾在2014年为辉瑞带来5.5%的年收益。受此影响,辉瑞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3.8%(109亿美元)。
除此之外,公司在海外持有数十亿美元的股票,若不缴纳巨额税款,无法在美国使用。为摆脱困境,辉瑞去年曾作出令业界震惊的事情——主动以高价购买英国公司阿斯利康,不过市值870亿美元的后者一再表示拒绝,辉瑞最终以每股55英镑的价格(总价1170亿美元)直接从股东购得股份,接管整个公司。
因此,为了重新摘回销售的皇冠,辉瑞的管理层现在也面临巨大的压力,首席执行官(CEO)Ian Read 则需要从战略上比别人思维更加“逼格”才能获得董事会的认可。Ian Read今年1月份在公司举行的战略性收购会议上,已经确定辉瑞将收购能在短期创造价值的公司。显然,这是为了保证销售额增长,降低短期成本,而不是促进长期新药研发。
目前,对于外界的各种猜测,辉瑞和葛兰素史克发言人都否认两家公司合并事宜。
葛兰素史克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由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强强联合成立于2000年12月的GSK在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胃肠道/代谢四大医疗领域代表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在疫苗领域和抗肿瘤药物方面也雄居行业榜首,当然毫无疑问的是2013年的丑闻让其在2014年遭受了一定挫折。
由于先后陷入商业贿赂门及裁员风波,GSK在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和市场危机。有数据显示,2013年GSK在华销售出现大幅下滑;2014年其在华销售尚未出现触底反弹。季海威承认此前GSK中国在市场销售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激励机制不合理、运营中大量使用现金、对供应商监管不够严格等。
今年5月14日,在第27届中国医药产业高峰论坛上,GSK高级副总裁、中国/香港区处方药及疫苗部总经理季海威在GSK中国深陷商业贿赂门、经历裁员风波后首次在业界发声,他不仅详细介绍了GSK刚刚启动的新的商业运营模式,还传递出跨国药企在华药价松动的信号,并表示,在华力争“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站起来”:医药代表的绩效奖金将和销售指标脱钩;GSK也不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支付现金报酬,使其在演讲中推荐GSK的产品;GSK还将重新审视药品价格,支持中国政府的医疗改革……
辉瑞—葛兰素史克合并绝非易事
虽然辉瑞去年没有成功收购阿斯利康,但根据其作风,人们怀疑辉瑞还会在收购大企业方面有所动作。阿斯利康共有员工50000名,是伦敦股票交易市场上最大的十家公司之一,市值近900亿美元;葛兰素史克的规模更大,市值1100亿美元,在全球共有115000名员工,仅英国就有13000名员工(阿斯利康在英国只有7000名员工)。
依行内人士对辉瑞高层的了解,辉瑞收购GSK可能是一个相对容易的目标,他们很有可能为了补偿股东的收益而放弃未来在阿斯利康这支潜力股。
虽然大家纷纷表示还看不出哪家会成为辉瑞的口中之物,但不可否认的是辉瑞今年鲸吞某家大药厂的势头不减。
万一成了,新公司会叫叫“灰机”(辉G)吗?还是应该叫PGS(Pfizer-GlaxoSmithKline)。